解放初期的中国从业人员的着装一部分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那时中山装成为中国城市男子的主体服装。新中国成立之后被继续作为政府官员的职业服装。与此同时一些变体的中山装,如由中山装简化而来的军便装和青年装在这个时期相继产生,成为中国职业服装的主体成分。在工矿企业,用帆布面料(俗称劳动布)制作的工作服,几乎成为全国劳动和福利的象征。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潮泛滥,当时的服装世界被人们称为“灰”、“黑”、“蓝”时代,款式单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军宣队接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军队的绿军服,成为一种革命、光荣和神圣的代表。而由绿军装、武装带、解放鞋与军跨包组合起来的“红卫兵‘装束成为一种流行潮,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机关、学校,建设兵团、文艺团体全部着绿军装,穿军装、军大衣是当时的一种荣耀。
1966-1976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的中国,不仅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没有对外交流。“左”的思潮,使中国陷入经济崩溃的边缘,中国的服装领域在设计、生产与流行上更是停滞不前,职业装更无从谈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进军号。随着人民意识形态的转变,审美观念的升华,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受世界服装流行趋势的影响,中国国人的着装,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生动局面。集体穿西装出现在党的会议上,为全国人民的服饰改革带了头。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招商引资使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沿海城市。
先进技术的引进同时带来了他们在职业着装方面的新的理念和做法,给中国工商业企业带来了新鲜感。与之相对应,中国经济的崛起,使中国工业得以快速发展,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管理理念的进步,特别是企业CI系统的推行,中国工商业企业开始有了职业装的需求。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职业装。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